preloader
Background image

知識文章推薦

文章類別

工作疲累
家庭疲累
生活疲累

2025-01-17

對生活愈來愈無感 痛苦竟因太快樂?

史丹福大學精神醫學教授 Dr. Anna Lembke 指出,快樂與痛苦是共存的,大腦中處理快樂的部分也處理痛苦,它們就像天平的對立面。當我們做一些愉快的事情,天平會傾向快樂一方。當我們經歷痛苦的事情,它就會傾向痛苦的一方。但支配這個天平的一個首要原則是:它希望能保持平衡,不希望長時間傾向於快樂或痛苦。我們的大腦會非常努力恢復天平平衡。

現代生活讓我們有太多物質或行為上的快樂,這實際上為我們帶來壓力。當我們做一些愉悅的事情,我們是在把天平傾向快樂的一面。但接下來會出現關鍵的情況,天秤傾向快樂的一方後,大腦恢復平衡時,不只是把它重新回到平衡,而是相等和相對地傾斜往痛苦的方向。例如追劇時讓人開心,不追就不開心,因為天秤把原本開心的分量移轉到不開心的那側。然後因為想再次感到開心,於是又按下撥放鍵。

當我們做開心的事釋放大量的多巴胺後,大腦會立刻進行調節,通過降低自身的多巴胺受體,和轉運體來進行彌補,我們的心情就會往下降,有種失落感。

如果我們等待這種感覺結束,多巴胺會重新調節,回到平常的基線水平,但如果我們不等待而是一再沉迷其中,最終只會變得非常痛苦,大腦會被重設成一種快感缺失的狀態,再也無法感受到快樂,也就是缺乏多巴胺的狀態,產生焦慮、易怒、失眠、煩躁的情緒,最終變得對所有事情都很無感。

因此我們可以先找出自己的哪些行為影響工作及學習表現,甚至成癮難戒,並切斷這些讓我們感覺良好的物質和行為,以恢復平衡 – 也就是坊間稱的「多巴胺斷食」。如果是追劇過量,那就循序漸進地拉長不看劇的時間,當自己「想要」按下播放鍵的衝動,內關自己當前的狀態,練習不順應這股衝動,回到本來在做的事情,為自己踏出勇敢的一步。

Icon

回上頁

分享文章

啟悅KEEP JOY 重啟心靈深處的喜悅

啟悅青少年與成人服務,由擁業界感統教母之稱的吳端文老師,以50年豐富經驗結合國外最新預防醫學的技術,精準為您規劃專屬且適切的課程,幫助您提升自我理解以及適應挑戰與環境的因應彈性與思維,進而提高生活品質與幸福感。

啟悅職能治療所

Icon

週二至周四 12:30~21:30
週五 11:30~20:30
週六 9:30~18:30

Icon

(02) 2369-5018

Icon

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37號11樓

Icon

info@keepjoy.com.tw

追蹤我們

預約諮詢

© 2024 KEEP JOY. ALL RIGHTS RESERVED